全國音樂大賽現象
   今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個人組決賽在高雄市,從縣市初賽到決賽,家裡兩位小朋友分別參與了,因此特別去瞭解,發現了一些現象做一些記錄。
  二少爺的鋼琴老師鄭樹錦和中提老師趙妙雯,都去看了比賽。鄭老師感慨國小鋼琴的演出比大朋友來得精彩,尤其是B組(非音樂班)更為明顯,對現在的學生有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之憾,這可能與升上國中後的功課壓力大,練琴時間少有關!
  本屆個人組比賽分西樂及絲竹樂,西樂個人組有鋼琴、聲樂和弦樂,聲樂部分因全無概念,只好割愛!而絲竹樂從未接觸,略過不談,本文僅就鋼琴及弦樂(小提、中提、大提、低音提琴)個人獨奏決賽,就公布的成績統計比較後,歸納一些想法。
  一、城鄉差距:審視前幾名得獎學生就讀的地區和學校,北、中、南都會區的學生較佔優勢,尤其台北市得到名次的學生最多,不知這是這屆的特有現象,還是過去就有的「慣例」,難道連學才藝都出現重北輕南的不平衡!
  二、名校優勢:這次大專B組除了小提琴外,其他組別第一名都被台大學生包了,不愧是台灣第一名校,臥虎藏龍!高中職B組也大都是各縣市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佔據前幾名,在台美國學校也有不錯的表現。其中,最值得稱道的是大提琴高中職B組,台東高中學生第一名,北市南港高工學生居次,一個來自東部,一個是高職生 算是比較特殊的一組,這也說明,有為者亦若是。
  三、李斯特效應:曾在一些部落格看過許多音樂老師批評,國內鋼琴比賽李斯特、蕭邦當道,這個情況在這屆也相當明顯,國小B組就出現李斯特的曲子了,國中以上的自選曲簡直就是李斯特、蕭邦大車拚,兩人的曲子出現比例很高!所幸,還是有一些學生以其他作曲家的曲子拿到第一,不讓比賽成為「一言堂」!
  四、樂器落差:從報名人數可一窺各種樂器的熱門程度,鋼琴當然是無可取代的主流,比賽人數最多,其次依序為小提琴、大提琴、中提琴、低音提琴,參賽人數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遞減!A組還有音樂班(系)的撐持,B組就可見到明顯的差距,大專B組低音提琴甚至「從缺」,沒有人報名!
  五、改弦更張:
湊巧得知有兩三位學生國小原本學小提琴,國中、高中後改拉中提琴,此次不僅以中提琴取得縣市代表權,決賽更躋身前幾名,表現不俗!我對小提、中提的技法不懂,但從她們的成績來看,選擇一條人少的路走,似乎比較容易吧?  六、一炮雙響:在一篇記述大少爺參加初賽過程,名為「哥哥慘了!」文中曾提到,大少爺有一位國小同學取得高中職A組鋼琴和低音提琴兩項全國決賽權,很高興鋼琴獨奏他拿到全國第二名。在比對其他各組參賽名單時,也發現另有一兩位學生也是取得兩項決賽權,可以想見,這一陣子他們花在練琴的時間一定不少,不管決賽成績如何,都很厲害了。
  98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落幕了,任何比賽的結果,總是「幾家歡樂幾家愁」!勝負已定,就當做是一次經驗吧,因為,人生的馬拉松還很長。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qfemexjlb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